肝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科肝癌,几乎总是携带 WNT 激活的 CTNNB1 突变,但表现出显着的分子异质性。为了表征这种异质性并确定新的靶向疗法,我们使用单细胞 RNA-seq/ATAC-seq、空间转录组学和高通量药物分析对肝母细胞瘤和肿瘤衍生的类器官进行全面分析。我们确定了两个不同的肿瘤上皮特征:肝脏“胎儿”和 WNT 高“胚胎”,显示出不同的 WNT 信号模式。胎儿组富集肝脏特异性 WNT 靶标,而胚胎组富集经典 WNT 靶基因。基因调控网络分析显示,在胎儿亚型中,与胆汁酸、脂质和外源性代谢等肝功能相关的调节子富集,但在胚胎亚型中则不然。此外,转录因子 HNF4A 和 LEF1 的二分类表达模式允许明确区分胎儿和胚胎肿瘤细胞。我们还使用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并确定对 HDAC 抑制剂的敏感性。有趣的是,胚胎和胎儿肿瘤类器官分别对 FGFR 和 EGFR 抑制剂敏感,表明肝母细胞瘤肿瘤发生依赖于 EGF/FGF 信号传导。总之,我们的数据揭示了肝母细胞瘤的分子和药物敏感性景观,并为靶向治疗的开发铺平了道路。
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 在手术和辅助治疗后仍经常侵袭性复发和转移,这是由原发肿瘤部位附近的术后残留癌细胞驱动的。一种植入式原位疫苗水凝胶被设计用于靶向肿瘤切除后残留的 OSCC 细胞。这种水凝胶用作 δ-氨基乙酰丙酸 (δ-ALA) 持续局部释放的储存库,增强原卟啉 IX 介导的光动力疗法 (PDT),以及用于光热疗法 (PTT) 的聚多巴胺-透明质酸复合物。此外,免疫佐剂,包括抗 CD47 抗体 (aCD47) 和 CaCO3 纳米颗粒,直接释放到切除的肿瘤床中。这种方法通过连续的近红外照射诱导残留 OSCC 细胞凋亡,促进钙干扰疗法 (CIT)。水凝胶进一步刺激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ICD),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 M2 到 M1 表型的极化。这促进了吞噬作用、树突状细胞活化、强大的抗原呈递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在小鼠 OSCC 模型中,原位疫苗可有效防止局部复发,抑制原位 OSCC 生长和肺转移,并提供针对肿瘤复发的长期保护性免疫。这些发现支持使用生物相容性水凝胶植入物进行术后原位疫苗接种,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留肿瘤负荷并降低 OSCC 切除术后的复发风险。
阳性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造影剂纳米剂在诊断肿瘤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然而,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之间的敏感区分仍然具有挑战性。出现这种挑战主要是因为正常的肝脏和肝癌组织都捕获了纳米制剂,导致类似的阳性 CT 造影剂。在这里,提出了一种融合阳性和阴性 CT 造影剂纳米剂的策略来检测肝瘤。纳米剂 Hf-MOF@AB@PVP 最初在肝脏中产生 120.3 胡 的阳性 CT 造影剂信号。随后,它可以特异性响应肝癌的酸性微环境生成 H2,进一步实现 -96.0 胡 的负对比。更重要的是,负信号区和阳性信号区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助于确定肝癌和正常肝组织的位置。216.3 胡 的明显对比差异以及正常肝脏和肿瘤组织之间的相对方向对于利用 CT 成像敏感地区分肝癌和正常肝组织有意义。
使用带有聚乙二醇涂层的金壳氧化铁纳米簇作为磁响应光热剂,开发了一种靶向磁性的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治疗策略。与仅作用于原发性肿瘤的治疗相比,通过消融原发性肿瘤和前哨淋巴结的这种治疗策略可以显著抑制淋巴癌转移,并大大提高了动物的存活率。
NIR-II 光敏剂 H7-Cu-BPE 和 ROS 反应性铜离子载体 DTC-BA 的共同递送能够靶向激活口腔癌中的铜离子沉积症。在 808 nm 照射下,DTC 将 H7-Cu-BPE 中的 Cu2+ 螯合形成 Cu(DTC)2,Cu(DTC)2 被内源性 FDX1 还原以产生 Cu+ 并促进铜沉积。添加 5-氮杂胞苷进一步补充细胞 FDX1,维持 cupropsosis,增强肿瘤抑制和抗肿瘤免疫。